学院简介
威尼斯8866991945年建校时就设立机械科,也是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之一,曾被誉为“机械四小龙”,在全国机械工业领域,特别是在汽车工业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机械工程学科作为学校重点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211、985优势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骨干学科,深怀“制国之重器、造民之栋才”之志,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骨干与领军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5项。学科于1981、1984、1987年分别获得机械制造、汽车和机械学硕士学位点,1990、1997年分别获得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点,1999年获准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07年机械设计及理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国家培养2.5万余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卢秉恒、苗圩、尹同耀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技术管理专家和实业家,特别为二汽、江淮、奇瑞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精神企业崛起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威尼斯886699现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工程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博士点(机械专业学位博士点),以及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工程6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动力工程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机械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截止2020年底,学院共获批5门“国家一流课程”、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204余人,教职工中博士生导师37人、教授(研究员)4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80人、讲师(助研、工程师)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7人。在读脱产博士后7人、博士177人,硕士854人,非全日制硕士361人、本科生3959(含宣城校区机械工程系1777人)余人。
学院直面国家与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经过七十余年的努力,建成了一批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与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基地。拥有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航空结构件成形制造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先进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另外,学院还拥有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机械与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4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学院一直是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学会、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
学院积极响应制造强国、科技创新2030、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形成了多个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行业重大需求研究方向,特别是在智能机器人及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噪声源识别与控制、摩擦学及摩擦学设计、绿色制造与智能再制造、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生物质低碳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形成明显特色和优势。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基金等70余项,总经费约4.2亿元;主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20余项,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解决国家行业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及交叉技术难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国防工业和高端装备核心基础技术,发挥应用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优势,服务装备制造业和安徽及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快速发展。最早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大批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了中国汽车制造水平,支撑了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早从事绿色制造研发,围绕家电、电子电器产品、汽车等高值回收与高效再资源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四十年坚持数控技术及数控系统研发,在齿轮强力珩齿、齿轮数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电化学加工、摩擦磨损等系列成套装备,服务高端装备;研发碳纤维缠绕结构设计与工艺,解决国防装备难题;自主研发生物质能源成套装备,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巨一自动化、合肥波林新材料、华升泵阀公司等,彰显了很好服务社会能力。